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只管打坐是大丈夫事,非小智小德所能。

不捨佛道正門只管打坐的人,前三三後三三,能把名利看淡的人,人間稀有。

幸賴西方哲學思惟之功,終能發現佛法的最究竟哲理基礎是只管打坐(現在很少看到有人發揮細說)。

難怪懷讓說說似一物即不中,道元說葛藤 極其複雜 )。

只管打坐是大丈夫事,非小智小德所能。







被悟牽著走

學生:「昨晚半夜才下班,很累很想睡,卻覺得想打坐一下再睡,不坐覺得怪怪的,所以還是坐到2點才去睡。」

老師:「不坐會覺得怪怪,這是待悟禪的人夢寐以求都求不到的悟地,是只管打坐每日不斷,久了會到的。」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未曾坐禪人,不有如此之道也。

老師:
今日一題:坐禪箴一段文字;

謂執坐相者,即是舍坐相、觸坐相也。此道理者,謂既將坐佛,不得不執坐相也。以不得不執坐相故,設若執坐相之為玲瓏,然當非達其理也。恁麼之功夫,謂脫落身心。未曾坐禪人,不有如此之道也。……

1:執坐相之玲瓏,為什麼還是非達其理?這句是何意?
2:恁麽之功夫,謂脫落身心(如淨印可道元時這樣說),恁麽之功夫到底是怎麼樣的功夫?各位打坐時常常這樣嗎?


=============================================

1: 既然要打坐就不得不注意坐姿(謂既將坐佛,不得不執坐相故)

2: 假如坐姿非常標準無瑕可擊(設若執坐相之為玲瓏)

3: 然當非達其理也。(雖然坐姿這麽玲瓏、這麽莊嚴),但還不算徹底圓滿。

4: 打坐時能夠不去一直執著坐相,但也不會坐得東倒西歪不像樣子。做到不執著坐相但也能維持正身端坐,能夠這樣超越身與心的分別妄覺(恁麽之功夫,謂脫落身心……請問各位,任何時你都在身心一體的狀態嗎?心是否自覺跟你的身體分開獨立運作?)


5: 從來不認真每日打坐的人怎麽會知道有這麼一回事?簡直就是雞同鴨講。(未曾坐禪人,不有如此之道也)。




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獨坐大雄峰

已相逢導師以來,則應拋卻萬緣,不將寸陰錯過,精進辦道。是故當知拂頭燃,學翹足,如是不被魔儻所犯。斷臂得髓之祖更非他,脫落身心之師已是自。釋迦牟尼佛曰:欲遇演說無上菩提之師,則莫視種姓,莫看容顏,莫嫌非,莫思行,但尊重般若故,日日……更莫(令彼)生患惱之心。如是菩提之道,必有所得。
以上摘自正法眼藏禮拜得髓一篇。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有時都難免偏離身心本來的平靜,要能及時察覺過來,就要靠大家平時的打坐。這是不二法門,講天大的道理沒用,向人磕頭乞求也徒然。只管打坐、獨坐大雄峰。

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法報化三身

法身:頭腦想的;
報身:實質的皮肉之軀;
化身:行動本體;
這些都是道理,那麼現實到底是什麽?
懷讓經過八年才說,「說似一物即不中」,也就是六祖說的「什麼物恁麼來」,有時簡稱為「什麼!」不要給佛學名詞騙了。

照見、照見,如實看(觀)現實。

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一)
1:“我今不是渠”
一般沒有學佛的人當然認為花是花(外境、客體),我是我(心、主體),但學佛後雖然知道心境不二,但是現實的生活中,境與自己畢竟完全不同的情況常常出現,只好承認還是“我今不是渠”。

2:“渠今正是我”;
學佛法後明知無我,但是常看到一件喜歡的物難免生起貪著的心想要得到,相反地假如遇到不喜歡的事物就想厭離,無意間忘了無我,自我的心又偷偷溜進了物件的客體,這叫做渠今正是我。

3;上述兩個情況,無論是誰,都免不了,是十分明白的現實。佛教我們老實審觀現實,不要一味玩弄自己的腦袋胡思亂想。“我今不是渠”,理想或抽象觀念若玩過了頭,輕視甚或忽略了外在的物質世界,結果還是突破不了外境物質的種種窒礙,寸步難行,而且假如沒有主體的你,所有一切客體將失去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同時也終究無法論定它們為何物。

4;“渠今正是我”則又全面投向於外物,懾服於物質的威力,失去做為一個人的意義與價值,深陷在唯物的深坑,無法自拔。

5;三祖信心銘的信心不二和維摩詰所說的不二法門的不二,表示不是二(渠今正是我),但是它又不直接說是“一”(我今不是渠),這是千古不變眼前的現實,兩種情況(可認為一同時也可以認為二),不可思議彼此互照,這就是現實。

6;佛的世界不是憑腦袋想像的理想世界,而是在現實的世界中,步步不離大宇宙原則秩序(我今不是渠,又是渠今正是我的不二真實,是佛說的無上菩提,也是六祖慧能說的不染汙),舉手投足生活在其中(不二真實)的一切“行動本身”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這種不染汙的動容揚古路的“行動的實態本身”就是“佛的實體”。……佛(或悟或真源法性)不是擠破腦筋想出來的理想玩具,是“行的世界”中顯現出來的無量壽尊容。
結論:非日出而坐,日入而坐的坐禪人,無法信入此不二法門。

(二)
還是老態畢露,哆哆和和,真不放心,理說多了怕誤大家,現在我再簡單地說;
1:我今不是渠;我要過著有“人的尊嚴”的生活,人像個人。

2:渠今正是我;我不會忽視客觀的環境,努力做事賺錢,不僅自利同時要謀眾人的福利。


3:為能做到得心應手,處處得逢渠,不只讀經聽法,更重要的是每日早晚一小坐,成佛每日。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空花

1:釋迦牟尼佛言,"亦如翳人見空中花,翳病若除,花於空滅" 懂這一句話的人從來幾乎沒有。請問各位,道元禪師為什麼這樣說?

2:請參考下一句:凡愚之輩以為翳眼者即是眾生之顛倒眼,以病眼既然是顛倒,故於淨虛空見聞空花。

3:以為空花一旦除滅,不可更有空花者,小乘之見也。

瞭解上述道元之說法是否比較容易讀懂"空花”這一篇?

請問,一翳在眼,空花亂墜,歸宗要你到底怎麽樣去保任我就是佛?

再提醒一次,凡愚之輩以為翳眼者即是眾生之顛倒眼。假如你不是凡愚還想要治療翳眼嗎?請注意佛講的翳眼不是眼科醫生講的眼睛生了翳

當你意識到"我的眼睛可能錯誤,會看到實際上沒有的東西時你的眼翳就消滅而能如實地見。這不要在理上去瞭解。

我覺得有很多講經說法只在思考上瞭解佛法排斥道元的朋友們,如果能夠好好審細讀一讀正法眼藏的空花這一篇文章,或許會有驚醒的可能,可惜我細讀了有些譯文,覺得不可以怪讀者誤解道元所傳正法,譬如譯文說:空花不見時何有空花耶?只知空花當為所捨,則不知空花之後之大事,不知空花之種熟而脫落。
請問各位,“何有空花也”是什麼意思?其實是說“那麽還有世間嗎!”。假如對於"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這一句有深刻的體悟,那麽你自然會知道,道元在空花這一篇,仔細地給我們解說佛法最深刻奧妙的哲學的基本理論。
我相信連日本的眼藏家也有很多不清楚的解說,難怪我們外國的讀者。我希望有機會好好給各位說明。


現在各位不是在“一翳在眼,空花亂墜”嗎?歸宗教你這樣保任你本身就是佛。你還會說空花亂墜是錯是病,要趕快來修行治療?此即傳統佛法(自以為傳統,達摩祖師為糾正此錯誤而來)的誤傳,但是更重要的是,不要陷入自然外道,又自以為本來就是佛,何必修行守戒!慎之慎之。




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正傳正法眼藏,開眼涅槃妙心,更無別傳,無別宗。

排除萬難,續佛慧命,試介紹道元禪師幾句話;
1:無際大師者(石頭希遷),青原高祖之一(法)子也。佛道祖席之英雄者,唯石頭庵無際大師者也。

2:高祖悟本大師嗣法於雲巖。雲巖者,藥山大師之正嫡也。藥山者,石頭大師之正嫡也。石頭大師者,青原高祖之一子也;無人與其齊肩,道業獨正傳。佛道之正命尚流傳於東地者,乃依石頭大師不漏而令其正傳之力也。

3:曹溪古佛因以現般涅槃,於其化導人天之末席,石頭近前請所依之師。古佛因示曰:“尋思(青原行思)去”,未示曰:“尋讓(懷讓)去”。是故,古佛之正法眼藏者,獨青原高祖正傳也。祖宗之為正嗣者,明矣。洞山大師當為青原四世之嫡嗣,正傳正法眼藏,開眼涅槃妙心;此外,更無別傳,無別宗。

4:先師(如淨禪師)曰:“而今諸方登獅子座者多,為人天之師者眾,然知得佛法道理者,渾無一個”

5:無際大師上堂示大眾言:“吾之法門,先佛傳受,不論禪定、精進,唯達佛之知見。”

柏老曰:有多少人不知石頭大師此處所說“禪定”之意,藉口主張不一定必須打坐,掩蓋私下的偷懶,實可憐湣。實際上,無際大師意指不可圖“有所得、有所求”的坐禪。所謂達佛之知見,是因由日常的只管打坐能做到“得一法達一法,遇一行修一行”的不離宇宙大原則的平常心,千萬不要拿這一句話,玩弄詭辯,自圓其說。

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身心脫落--只管打坐不是待悟禪

只管打坐不是待悟禪
不是說坐在那邊等著開悟,坐坐坐這樣坐了三十年,有一天忽然「喔」的一聲開悟了,不是這樣的,坐的當下就是悟。

趙州禪師,他不是曹洞宗的喔,他的法脈屬於臨濟宗那邊的,他怎麼說?

他說:「吾在南方三十年,專務坐禪。汝等諸人若欲得此一大事,當究理坐禪看。三年三十年,謂不得道者,把老僧頭取作杓筧小便。」

「汝等諸人若欲得此一大事」,一大事是什麼?你們不要看到一大事就以為一大事指的是有個悟境,坐在那邊三十年,等到最後悟境現前,非也,不是這樣的。

一大事是什麼?做人像個人的樣子,走的時候也不後悔,就算你得到全世界的名利,你走的時候會滿足嗎?不會滿足的啦!一定會心虛的啦。

「當究理坐禪看」,不是隨便坐、枯坐。正身端坐,不求悟、不求什麼,不是為了打坐而打坐,也不是打坐時「我正在只管打坐」,這個都不可以,不可以都不可以,這樣打坐叫身心脫落。


身心脫落,身跟心,身的意識脫落掉、心的意識脫落掉。心的意識是,你在打坐的時候(老師講到此處時,做端身正坐的樣子),自己意識到「我有心」的那個意識沒有了;

身的意識就是,我手擺這邊很清楚,手是這樣放呀、腳是這樣盤呀,這邊痛那邊痛...有身體的意識,通通脫落掉才叫只管打坐。

身的意識消失了、心的意識也消失了,但是呢,「虛明自照」,那不是心的意識,那是意識升起之前、父母未生之前,那個是什麼?


這樣子究理坐禪看,這樣正身端坐三年、五年、三十年看看,「謂不得道者,把老僧頭取作杓筧小便。」如果你沒有得道的話,把我的頭拿去當便壺。


就坐坐看,不要講道理,不要說我相信了才坐,那不會坐的,道理講通了才坐,那是假的,就是直接上坐。


那些坐過來的祖師爺們也都是這樣講,不要講道理,就是坐。不過要三年、三十年喔,不要說你坐了一個星期,沒有效果。你要效果,一開始就錯了。

三年、三十年,趙州說你要是不得道,把他的頭拿去當便壺,你看,多大的發誓呀!趙州是曹洞宗的嗎?不是呀!

道元說:如此大的發誓,「誠哉,坐禪辦道,佛法的直路也」

開悟的人只不過是發現,根本不是向外求來的,本來就是了,自己不知道而已,你要冠個名詞把這個做"悟"也可以。

所以究理坐禪看,三年、三十年,如果不得道,你也把洪文亮的頭拿去大便。

~摘自 20140712講課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只管打坐本身就是"悟",當下就跳出三界

只管打坐本身就是"悟",當下就跳出三界,這是道元禪師從如淨禪師那邊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
正身端坐時,當下就跳出慾界、色界、無色界,是三界外的事。
打坐本身就是悟了,在悟裡面還想找一個叫悟的東西的話,有一天一定會出毛病。
因為你不知道打坐的當下已經是跳出慾界、色界、無色界了。
慾界就是理想、想像、概念、想要,頭腦裡一直想要的境界,達不到就苦惱,所以就拚命想要達到,這是慾界。
色界呢?看到的、聽到的、觸到的,五根讓你覺受到的,感覺舒服就掉進裡面爬不出來,你不懂得不執著的享受,被五根套住了,這是色界。
無色界呢?你在行動的時候,像是很多勞工辛苦的在太陽下,一直很專注在工作,你埋頭很專注一件事時,不屬於慾界、也不屬於色界,行動的世界,這是無色界。
這樣子分析,是不是還是個概念上的道理而已?佛要我們做到的是超越這三種境界、現實的、實際的生活,所以為什麼說只管打坐是超越三界的事、是悟本身.....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每日勤修坐禪,你想犯戒都不容易犯得出來

部派佛教盛行時,僧侶有二百五十,尼僧約有三百五十等繁細戒律,記都記不住,最後幾乎流於有名無實,所以後來大乘佛法應運而起,將瑣細的戒律歸納為十六大乘菩薩戒:1三歸戒2三聚淨戒……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眾生戒3十重禁戒。
“上來,三歸、三聚淨戒、十重禁戒是諸佛之所受持,汝從今身至佛身,此十六支戒如是持”(道元語)。


為什麼要強調只管打坐是佛道正門,因為它是所有大小戒律的戒體,一切戒法由此流出。只要你每日勤修坐禪,你想犯戒都不容易犯得出來,這才是守戒的本來面目。戒條的明細只不過讓你有一面鏡子照出你清淨無染的面孔而已,不要又在那邊頭尾對照發神經。打坐即頭正尾正,鬼都不敢碰,如此只管打坐去。

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既然不二為何要分說心與物

學生:「
一直有一個問題忘了問,打坐時才會想到,下坐就忘了。

老師之前曾提過一個問題

夫佛祖家裡本無心性、佛性、識性底道理也。
只依風火(物質)因緣和合而有動轉施為。
而愚人認動轉施為以為識神者也。
-----------------------------------------------------------
請問;會不會又偏向唯物論?你的解讀呢?

這個我仍有疑惑
如果有人說這樣是唯物,我還真不知道要要如何回應。」

我發問前應該先說「老師好」的,一時太急了,對不起

洪師:「 
心物是二或是心物不二,既然不二為何要分說心與物?
老是喜歡玩頭腦去找佛法,不如返顧自己。
有無尊師重道,三歸依戒,三聚淨戒,十重禁戒守得如何,這才是修行的開始。為什麼要守大乘菩薩戒,現代修法者少有人注意。
先問老師好,這不是問題,主要是心態,假如你深信老師所說的法不疑,心中真有敬意,那管你有無先說老師好,都沒有關係,因為你“尊法”所以敬師,我嗅得出來。

玩一下腦袋子;依風火因緣動轉施為既然誤認為識神,那我請問你,還另外有一識神嗎?假如沒有,則儘十方界一切都是風火(物質),你還須要去分別說是風火還是識神?連說風火都是畫蛇添足。






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一念萬年

當下一念(一瞬間)過去,它再也不回頭,所以這一念是永遠。
我們只活在這一瞬間(不能活在過去,也不能活在未來),這是誰都無法逃避的現實。
能不加自己的習氣、偏見,如實看淨裸裸露堂堂的目前實相,最佳的快捷方式是只管打坐,若能不斷努力坐去,過去很久以來的垢習自然脫落,每日過著愉快的生活,不虛度此生。
所以說佛教是實踐的教導,不是教你整天捧著經典彼此爭論,也不是教你跪在教主下祈求個己虛幻的幸福,它只教你如何看清自己,看清客觀現實,自燈明法燈明,步步不迷失,做一個像個人的人,愉快地過日子。

一念萬年,它不是概念,只是念、只是現實(真實,非思量)本身,只得這樣道取。

不屬於過去,不屬於未來,這樣巧妙地點出現在,還不是屬於一個概念?因為時間本來就是概念。(徹底了,是不是明白生死也是時間的妄念?自然知道什麼是解脫生死這玩意兒)

很多人以為前後際斷,三際托空是一佛理,拚命想去解釋它,其實很簡單,只要你盤腿、手結印、腰背挺直兀兀地坐,當下就是前後際斷、三際托空!還要講道理,擠眉弄眼?

2014年7月5日 星期六

光陰莫虚度

可知當年達摩西來多艱難,我們更要珍惜他冒險犯難帶來面壁坐禪的佛道正門,不可虛度時光。

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忘子為賊故,認賊為子

“忘子為賊故,認賊為子”。久居猴群中忘了自己是人,所以認為自己是猴子。(真正的自己認不得,僅僅抱住這一身皮袋以為是自己)。
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要以為當你省悟自己原來是人就對了,那就恰似浴猴而冠。

佛再三叮嚀的是“舉道說道,舉道行道,舉道証道”,如行萬里,一步也在萬里中,千步也在萬里中,不是唯最後一步到達終點纔是完成萬里。
如同轉迷成悟從凡入聖,途中每一步(聞思修)都在道中,這就是迷者也大悟,悟者也大悟的道理(故曰佛法是行的哲學)。

道元說,至愚的人學佛,都以為只有迷者修行佛道而大悟,而不知不迷的人也修行佛道而大悟,所以難怪有待悟禪之錯誤。這些人只注重抽象概念上之悟境而毫無具體的佛之行持。

每日一坐兩坐纔是行佛佛行的根基。

說心說性

1:道元說,說心說性者,正直之佛道也。杲公不達此道理,謂不得說心說性,非佛法之道理也。
高祖悟本大師以其諸祖中之獨尊,通達說心說性之道理。尚未通達之諸方祖師,則無有如今之因緣之道取。謂僧密師伯與大師行次,(洞山)指旁院曰:“裡面有人說心說性”。
此道取自高祖出世以來,為其法孫必正傳其祖風,餘門則未夢見也。何況夢知領會之方乎!唯嫡傳者正傳之。
此道理若不正傳,焉能通達佛道之本源?謂今之道理者,即:或裡或面,有人人有,說心說性,面裡心說,面裡性說。(正法眼藏說心說性,何燕生譯)

2:若能徹底參究此理,你會明白待悟禪之錯,更重要者你會清楚什麽是大悟卻迷,為什麼認子為子是卻迷,認賊為賊是大悟,為什麽忘子為賊故,認賊為子?
最後,你會自然相信只管打坐,更會實實在在每天不斷地小坐一香,而不去使頭腦更忙亂,使身體更笨重,時常無法做最正確的最佳判斷。請那位出來說明看!

我要特別請各位注意的是,道元點出說心說性之道理是佛法核心中之核心(非所謂的心中心,說心說性之“說”,不只是“說”的意思,此處的用法為顯示、成現之意),說明眾生忘了真正的自己(心、性)以錯誤的心(精神、靈魂等)及性(本性,本質)當做真正的自己,所以他說忘子為賊,認賊為子。
若能大悟(認賊為賊,原來認為“是自己”者並不是“真正的自己”),卻迷(認子為子,體取非自非他非阿誰、不可說不可說的“什麽”),則了了時無可了,自然法爾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洞宗諸祖何其慈悲,還將佛之密語及迦葉尊者之不露藏、“只管打坐”親傳給眾生,無奈腦袋複雜,情緒如雲的現代人嫌其太簡單,喜歡尋求更神妙幽深之宗教密法。
奈何我已來一番心意,若不單從只管打坐入手,將會是雞同鴨講
今天這一題,非常非常重要,為佛佛祖祖之法孫必正傳的祖風,餘門之修行人何曾夢見?請各位仔細體究,千萬不要辜負真正的自己





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初禪到四禪

初禪到四禪,你看經典講了一大堆,你去背那個沒意思,就各位打坐的情況,

初禪就是一般人剛開始打坐,把姿勢擺好、手印結好、肩膀放鬆、收下巴、重心在腰部....,這個叫初禪。

到了二禪的時候是,坐了一段時間,突然發現肩膀歪了、下巴抬了,坐久了平常的習氣會上來,肩膀變用力、手印跑掉....,發覺你的身體不像剛剛端身正坐的樣子,這個叫二禪。

發現之後把姿勢調回來,回到正身端坐,沒多久氣又往上跑、跑到頭腦就開始胡思亂想,肩膀也用力起來,然後發覺之後又趕快調整回來、收下巴、肩膀鬆下來,腰挺直,坐了一陣子,不知不覺中,重心又往上跑,腰又虛掉,各位不都是這樣嗎?
平常很多習氣,打坐的時候不知不覺又跑上來,發覺後,然後又正身端坐,這樣來來回回,像拔河一樣,這是三禪。

四禪就是不用再拔河了,就一直保持正身端坐。

這只是打坐的功夫而已,除了這個以外,你還要多聽聞正見,非得這樣不可。
所以每天打坐,平常日常生活裡頭的一舉一動,就好像在四禪裡頭在跟人講話、在跟人生氣,不用再像拔河比賽一樣,自然而然就做出正確的行為出來,我們叫”般若”的智慧帶出來的,這樣子常常薫修,久而久之自我的習氣會漸漸淡掉,那種自私難看的樣子會漸漸淡掉。

各位大概都在三禪的樣子。很多人自己坐歪掉了也沒發覺,氣衝到頭腦開始胡思亂想自己也不知道,跟他說:「你坐歪了」,他說:「沒呀,我坐很直呀。」那就連二禪也沒有。









日出一坐,日落一坐,無自無他,寶藏自開,受用無窮。

林醫師說"參公案”就是:
「日出一坐,日落一坐,無自無他,寶藏自開,受用無窮。」
我想公開給大家分享。

1:宏智說,證與證者,二俱寂滅,能證寂滅者,非汝而誰。這個誰正是非自非他的我。

2:真見不見;
見有所見非真見。打坐時眼非全閉,故有見暗非無所見。暗非只一處,若只認見一處為暗則非真見(暗),因為此即能所見之見暗,非無能所之真見暗(能所不二之暗,乃非自非他之"我“之見暗)

3:這就是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之我。

4:身心學道用心集說,當下承當。直下是不斷,承當是不常,此即生滅即日常生活即真實。

5:以理論簡言之,不常不斷曰“我"

明是全身心明,暗是全身心暗。莫以暗相遇或勿以明相睹都告訴你不要以能所二元的眼根去看明看暗。如是身心脫落的境地就是你的本地風光,這裡沒有時空的生滅相。你還要以眼看耳聽嗎?那就還沒有行深般若波羅蜜(只管打坐,不是參公案),照不見五蘊皆空(五蘊如實存在!)


千萬不要誤會,五蘊皆空不是說五蘊本來不存在一,而是說五蘊如如底存在,因為 樊文“空"的原義有二,一是無另一是如此如此(suchness,suchness),而佛經的"空”一字應譯為如如底存在較妥。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坐禪並非如小乘所云,只求身心平靜

對於李偉所提的坐禪箴一段文字稍做解讀如下:

1、學道所定之參究者:學道必要參究者
2、不求作佛之行佛:不要想藉修行來成佛,這樣的修行就是只管打坐。
3、故公案現成也:不求作佛之只管打坐時,(法、至道、宇宙的原則公理)當下具體成現在坐禪人的身心上。
4、身佛更非作佛:以有自由可以喝酒唱歌做任何事的暖肉軀,超越作佛的念頭只管打坐
5、籮籠若打破則坐佛不礙作佛:如果把上述的這些理由都撇開不談,說兀兀地只管打坐當下即是佛一點也不為過。
6、正當恁麽時,千古萬古共有入佛入魔之力:千古萬古即超越時間(打坐只是一個行而已、不在妄想的時空中),入佛入魔之力,佛魔無礙
7、退步進步:打坐有時很不想坐而勉為其難地坐,有時意氣喚發如龍得水,不管順或背
8、自有滿溝滿壑之量也:無論如何,因為是打坐是自己打而非別人,所以影響所及自然是滿溝滿壑,函蓋乾坤。


總言之,此段文字提醒坐禪並非如小乘所云,只求身心平靜,也不是說打坐是初修者纔須要練習,悟後即可不一定非得每日打坐。道元鄭重地告訴我們說,打坐的價值只在於實行,時間長短不拘,每日不斷打坐,這纔是佛法的實踐者,是佛的真正學生。

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

生死中有佛則無生死。生死之中無佛則不迷生死。

1:夾山說,生死中有佛則無生死。
眾生本來是佛,所以只要每日勤於坐禪修行佛道則不用再提起生死問題來傷腦筋。

2:定山說,生死之中無佛則不迷生死。
日常生活中不忘坐禪行善則不須再以語言文字之“佛"加在實際的每日生活上。

3:只在理論上研討生死,無補於事。生死即生滅,生滅即日常生活。生的實相只是瞬時生,死的實相也只是瞬時死。所謂一生不過是瞬時生的連續,死亦然。對於瞬時生,若推想生從何來,這就已動了思量分別,掉進頭腦的窠臼而模糊了淨裸裸的現實。若能保持正覺如實照見石女木人,則洞然明白生而不生之如實語。生只當下有生,不幹你如何去想像生從何方,生何時現?心猿意馬,腦袋子不幹寂寞則永無法如實見聞。

4:經驗瞬間生滅即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活著(生活)即佛道修行的舞臺,是佛道修行樂趣的實體。

5:盡己之所能老實活出當下叫做佛行,如實行者名為佛。各位朋友,佛在那裡?可以更向外求嗎?

2014年6月12日 星期四

陌路相逢未定時

△台灣常有地震 搖呀搖,搖到外婆家。外婆家有一座土地公廟 在陌路上 難怪同安禪師說:陌路相逢未定時

△顏如玉鬢似霜 不是叫你感傷 。同安在問:不是舊有也不是新有,是什麼?明白了嗎!禪師不只是詩人 他們王庫裡有看不見的刀

2014年6月11日 星期三

為了學佛道身心都不顧

為了學佛道身心都不顧,不是都不要身心,而是盡可能抛棄身與心的習氣(自尊自傲),否則如何做到逆來順受呢?
三祖說,違順相争 是為心病,此病惟有坐禪能治,只這是佛法。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莫虛度時光

早安,大家輕鬆愉快,不倒翁!
愈是不高興,正好用功,攬鏡自賞,此非修行是什麼?看出平常的坐久成勞!
剛柔相濟;
文殊是智慧對付苦諦(用腦過度,自惹麻煩),
觀音是慈悲對付集諦(迷財戀色,感官惹禍),
普賢是力行(對付空口白話,口沫橫飛),
世尊是化身佛,悃來眠饑則食,

大家本來就是佛,麻穀搖扇,行只管打坐的只管打坐,莫虛度時光。






設拜退步兮墮便宜則難

道友:「恆河沙者,佛說是沙;諸佛菩薩釋梵諸天步履而過,沙亦不喜;牛羊蟲蟻踐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寶馨香,沙亦不貪;糞尿臭穢,沙亦不惡;此心即無心之心,離一切相,眾生諸佛更無差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學道人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被三乘功行拘繫,不得解脫。             ………… 斷際禪師法語」

師:「
不怒不貪不惡之心,既然是心,為什麼黄檗禅師說無“心"?可見其他的心不能不要,請問我們有幾個心?無心之實際境界,要能設拜退步兮墮便宜則難。

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自燈明 法燈明

1:請大家好好參一參下面一段話;
夾山說:生死之中有佛,則無生死。
定山說:生死之中無佛,則不迷生死。

2:我從來沒有教人服從我,也沒有教人服從誰,只勸請多聽正法。什麼是正法?這不是我們的小腦子的局部作用決定的,所以有只管打坐的修行正門。

3:釋尊臨走的時候也只講"自燈明 法燈明“也沒有說要大家服從他。

4:道元回到日本,人家問他學得什麽回來,他的回答是"心地柔直"。可見若有心腸硬的大禪師,有人太恭維他了。

5:請讀正法眼藏的生死這一篇。誠懇的論辯讀起來像在聽潺潺的溪水聲,否則像聽隔鄰野人的吵架聲。

2014年6月7日 星期六

佛性之道理,不是在成佛之前就有,而是成佛之後纔具足。

我最喜歡強調的道元的一句話:佛性之道理,不是在成佛之前就有,而是成佛之後纔具足。
各位有沒有注意到,佛是行出來的,不是口沫橫飛論辯出來的,也不是利用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意神通靈變出來的,是子孝父、臣奉君行出來的。
而這些行佛行的基礎非得依於盤腿結手印腰背挺直、兀兀底只管打坐不可。

上坐佛就在那裡,若你相信,你還是脫不了根塵,不相信你會永遠在六道中輪迴,因為你又在相信與不相信中浪費寶貴的人體,為什麼不去直下上坐呢?

不許夜行,投明須到

“不許夜行,投明須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平常(心)是道。
佛法不是要學會靈異,如分身化光等,所以大死底人(成就者)不會去學怪異的妙術,行住坐臥平平常常,人行似人,不背觸真實。

參公案想開悟的人往往擠破了頭,還是在迷己逐物,顛顛倒倒。羅大俠和幾位仁者就不同,他們都乾脆用屁股坐破了公案,纔不管什麼前三三、後三三,妙矣。早不就說過,坐禪人千聖亦不識嗎?雖雲如是,公案還是一目了然來得好,正表示你的打坐真個千聖不識。至於六神通,請待下回分解。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要審細參究佛法

小乘是用頭腦講道理學佛法,可說是唯心的理想觀念主義,不是安於寂寞,幾同於繫駒伏鼠。
曾有人說,“大乘大乘!小都小不了,那來大的"。這種說法完全誤會了佛法。
道元說,悉有(佛性)非百雜碎,悉有非一條鐵,以拈拳頭故,亦非大小。
他又說,佛性之道理,不是在成佛之前就有,而是成佛之後纔具足。甚至說,這個道理須用功參究三二十年,非十聖三賢所能明瞭,不如是參學,則佛法不應傳至今日。
若此道理不明則不明成佛,不能見聞佛法。不恁麽參學者,非佛法也。可見我們要審細參究佛法。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而今是唯一的真實

「而今」是什麼?
而今能用頭腦想嗎?當下能夠讓你認識到嗎?
「當下」是不上意識的,上了意識讓你認識到時,已經過去了。

你說過去如何如何,你在當下想過去。
你說未來要如何如何,你在當下想未來。
你說:「這是當下」,那已經是過去了。

「而今」是認不到的, 而今是你唯一的真實。
哪有什麼過未現?這才叫「三際托空」。
我們只是糊塗地把而今連續起來,以為是一生而已。






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藏身處沒蹤跡 沒蹤跡處莫藏身

藏身處沒蹤跡:修行是自己的事,默默地修,莫向外誇耀
沒蹤跡處莫藏身:一言一行不離西來意,不走小乘路,坦坦蕩蕩,該說就說,該做就做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千聖都不識的坐禪

其實我只怕有人讀錯了公案,誤會了佛法的精髓正門,只管打坐,自以為只管打坐和別的宗派所說的坐禪一樣。
為什麼千聖都不識的坐禪,還要以自己的意見去說三道四呢?
我實在不懂還有人到處流浪往外找?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洪師的鼓勵

只管打坐只是學習如何管理自己,上坐下坐再上坐下坐而已,恭喜大家,乘風破浪,穩穩掌舵,享受幸福的人生旅程。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澤木興道 法語

【給那些不斷擔心別人對自己看法的你】
鳥不是因為向坐禪人致敬而啼叫。花的綻放也不是因為驚歎于某人的美麗。同樣如此,坐禪也不是為了開悟。每個人都是自修自證自悟。

【給那些和自己配偶生活的精疲力竭的你】
停止任何特殊的奢望——做你如實的自己。忍受一切。只管坐。每一個人都談論著為了愛情而結婚,但是這上面事實是不是真得如此才結婚?
生而為人卻花費了整個人生去擔驚受怕,這是多麼的荒謬。生、老、病、死——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擔憂這些必然的事實。
在這個世界上,一切總是關於獲得和失去,加或則減。但是在坐禪上,他無關於任何其他。他無益於任何什麼。這就是為什麼坐禪是無比尊榮,包羅萬有的事的原因。
有一些人因為自己不快樂或則其他人比他更快樂而咒駡佛陀。快樂與悲傷,重要與次要,愛與恨——這整個世界很大程度都是在應對這些問題。所有這一切在這個世間其實都並不存在:這就是非思量的世界。

【給被人欺騙而哭泣的你】
為什麼我們人這樣的精疲力竭?因為我們總是希望得到比當下更多一點點。你無法依靠任何事物。事物的價值不斷在改變。這個觀察令到釋迦摩尼放棄王位,妻子,兒子去出家為僧。
坐禪就是用我們凡夫血肉構建的佛。坐禪就是全身心投入無揀擇的修行。坐禪就是打開整個宇宙之門的鑰匙。「只管」就是此時此刻馬上做。不要浪費你此生的每分每秒。
一些人希望通過坐禪變得麻木不仁。真正的生命本原是擱置任何你摻雜私我的行事態度。只要有一絲一毫人的因素,這就不是純淨、不完全的坐禪。
坐禪有什麼益處?完全沒有!這種無益於任何的觀念必須滲入你的血肉骨髓,一直到你真正做到完全無益於任何的真正修行。那個時候,你的坐禪才是真正的無益於任何。
我們不是為了悟而修行。是悟牽引我們修行。我們修行,被悟牽引著一直到底。坐禪只是坐。完全不需要伴著想要成佛的想法。我們不是通過修行得到悟:修行就是悟。每一步本身就是終點。每一個人都在談論他們對事物的觀點,但是誰又在真正在乎?我寧願你把嘴巴閉上!

給永遠在抱怨沒有時間的你
每一個人都抱怨自己太過忙碌以至於沒有足夠的時間。但是為什麼他們如此忙碌?只是因為他們的胡思亂想令到自己如此忙碌。
一個修行坐禪的人就會有時間。當你修行坐禪,你就會比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人擁有更多的時間。
所有的痛苦都是我們自造的。有些人甚至自己精心拼湊了這些痛苦。其實這所有一切都如幻化泡影。
停止哭泣!完全是浪費淚水。睜開眼睛,成熟一點:你會發現一切只是自己大驚小怪而已。所有生命的存在正如哭泣中的孩子一樣無事生非。在這個世間完全沒有任何可以值得抱怨的了。

給那些想通過學習稍稍佛法來提高自己的你
以玩弄的態度來對待佛法毫無益處。宗教不是要改變你周圍的世界。他意味著改變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觀察的方式,以及你的頭腦。佛法不是一個被學習的課題。真正的問題是:怎麼樣用我的血肉實踐他?

給那些認為佛法是人類最偉大思想的人
宗教不是概念,他是實際的生活。

給那些認為只管打坐難以理解的人

希望從人的思維方式來理解佛法,如此你已經完全搞錯了方向。行者不可念為自身而修佛法。不可為名利而修佛法。不可為得果報而修佛法。不可為得靈驗而修佛法焉。但為佛法而修佛法。乃是道也。
沒有坐禪,佛教完全就是謊言。當我們修行(實踐)佛法,我們就是佛。或則更進一步,準確的說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佛,所以我們能夠修行(實踐)佛法。
心靈的平靜只是你自我的滿足,這一切完全無關於佛法。當不滿足最終完全接受為其就是不滿足時,這就是心安。
當一向無視於他人指責的你,最終聽到了他人對於自己錯失的批評時;
當一無所有終身乞討的你,突然平靜的故去時;
當如鬼魅般跟隨著你的欲望的乞丐,突然消失時:
當一切虔誠的偽裝被驚天駭浪完全沖刷時。
佛法關於什麼?他關於讓每日生活的各方面被佛牽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