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第二頭

道元說,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想像中的我, 而今天的我、從昨天的我的立場看起來是第二人。這種從言語斷處講出來的話,真令我嘆為觀止。他以此譬喻,說明仰山所說的第二頭。

為了要讓各位比較容易讀通原文,我稍為加減了原譯如下:
一、“今還假悟道否”另譯為“今還假悟否”
二、然則痛惜入第二頭、則是成全第二頭也。另譯為;一方面覺得落在第二頭很可惜,其實也同時在提示本來就沒有第二頭這回事。
三、既是第二頭,則不于此上戴第一頭。另譯為;不是有了第二頭就(留有)第一頭。這裡道元用“留有”非常高明,他不說有也不說必有、應有,請各位仔細推敲看看,到底有什麼深意?“第二頭”就藏在這裡沒蹤跡。

如果“第二頭”弄明白了,應該也很容易解讀:認賊為子、認子為賊、認賊為賊、認子為子等四句到底何意
所以道元說迷也無端,悟也無端。很多自以為修禪甚或知禪者強調所謂悟(尤其用英文譯本學禪的人,開口閉口都喜歡說enlightened )。也有些人把宏智禪師常說的圓陀陀等認為是打坐中一片覺覺明明的境界而誤以為這就是所謂的悟境,這是很大的錯誤。道元禪師說此非得遇正傳佛法不容易自覺錯誤,其實不管誰打坐,包括佛佛祖祖每一坐都會有時順有時背,只要你盤褪手結印腰背挺直,當下就是悟。因為只有這樣身心才能得到平穩。兀兀地“坐本身”,自然會生起般若智慧,如此安住在最佳身心的狀態,此即所謂的涅槃極樂淨土。

今時人的意思是徹底於這一瞬間(真實)的人,也就是親證了真實的人,就是佛就是祖就是修行人,不是“理”邊的人,所以說又修又行,人行是人,非神怪。


關於“爭奈落第二頭何”這一則,中譯雲:不謂而今之我非昨日,亦非今日始。我把它另譯為:不是說昨日沒有悟今日纔開始有悟。這樣比較容易懂原文之意,補記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