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如何是道。如何修行。
師云。道是何物。汝欲修行。
問。諸方宗師相承。參禪學道如何。
師云。接引鈍根人語。未可依憑。
云。此既是接引鈍根人語。未審接上根人復說何法。
師云。若是上根人。何處更就他覓他。自己尚不可得。何況更別有法當情。不見教中云:法法何狀。
云。若如此。則都不要求覓也。
師云。若與麼。則省心力。
云。如是則渾成斷絕。不可是無也。
師云。阿誰教他無。他是阿誰。你擬覓他。云。既不許覓。何故又言莫斷他。
師云。若不覓即便休。誰教你斷。你見目前虛空作麼生斷他。
云。此法可得便同虛空否。
師云。虛空早晚向你道有同有異。我暫如此說。你便向者裏生解。
云。應是不與人生解耶。
師云。我不曾障你。要且解屬於情。情生則智隔。
云。向者裏莫生情。是否。
師云。若不生情。阿誰道是。
問。纔向和尚處發言。為什麼便道話墮。
師云。汝自是不解語人。有什麼墮負。
問。向來如許多言說皆是抵敵語。未曾有實法指示於人。
師云。實法無顛倒。汝今問處自生顛倒。覓什麼實法。
云。既是問處自生顛倒。和尚答處如何。
師云。你且將物照面看。莫管他人。
又云。只如箇癡狗相似。見物動處便吠。風吹草木也不別。
又云。我此禪宗從上相承已來。不曾教人求知求解。只云學道。
早是接引之詞。然道亦不可學。情存學者。
卻成迷道。道無方所。名大乘心。此心不在內外中間。
實無方所。第一不得作知解。只是說汝如今情量處為道。
情量若盡。心無方所。此道天真。本無名字。
只為世人不識。迷在情中。所以諸佛出來說破此事。
恐你諸人不了。權立道名。不可守名而生解。
故云得魚忘筌。身心自然。達道。識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
沙門果者。從息慮而成。不從學得。汝如今將心求心。傍他家舍只擬學取。
有什麼得時。古人心利。纔聞一言。便乃絕學。
所以喚作絕學無為閑道人。今時人只欲得多知多解。
廣求文義喚作修行。不知多知多解翻成壅塞。
唯知多與兒酥乳喫。消與不消。都總不知。
三乘學道人皆是此樣。盡名食不消者。所謂知解不消。皆為毒藥。
盡向生滅中取。真如之中都無此事。
故云我王庫內無如是刀。 從前所有一切解處。盡須併卻令空。
即是空如來藏。如來藏者。更無纖塵可有。
即是破有法王出現世間。亦云。我於然燈佛所。無少法可得。
此語只為空。你情解知量但消融。表裏情盡。都無依執。
是無事人。三乘教網只是應機之藥。隨宜所說。臨時施設。
各各不同。但能了知。即不被惑。
第一不得於一機一教邊守文作解。何以如此。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我此宗門不論此事。但知息心即休。更不用思前慮後。
問。從上來皆云即心是佛。未審即那箇心是佛。
師云。你有幾箇心。
云。為復即凡心是佛。即聖是佛。
師云。何處有凡聖心耶。
云。即今三乘中說有凡聖。和尚何得言無。
師云。三乘中分明向你道。凡聖心是妄。你今不解。
返執為有。將空作實。豈不是妄。妄故迷心。
汝但除卻凡情聖境。心外更無別佛。祖師西來。
直指一切人全體是佛。汝今不識。執凡執聖。向外馳騁。還自迷心。
所以向汝道即心是佛。一念情生即墮異趣。
無始已來不異今日。無有異法。故名成等正覺。
云。和尚所言即者是何道理。
師云。覓什麼道理。纔有道理。便即心異。
云。前言無始已來不異今日。此理如何。
師云。只為覓故。汝自異他。汝若不覓。何處有異。
云。既是不異。何更用說即。
師云。汝若不認凡聖。阿誰向汝道即。
即若不即。心亦不心。可中心即俱忘。阿你更擬向何處覓去。
問。妄能障自心。未審而今以何遣妄。
師云。起妄遣妄亦成妄。妄本無根。只因分別而有。
你但於凡聖兩處情莫計念。自然無妄。更擬若為遣他。
都不得有纖毫依執。名為我捨兩臂必當得佛。
云。既無依執。當何相承。
師云。以心傳心。
云。若心相傳。云何言心亦無。
師云。不得一法。名為傳心。若了此心。即是無心無法。
云。若無心無法。云何名傳。
師云。汝聞道傳心。
將謂有可得也。所以祖師云。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
了了無所得。得時不說知。此事若教會。何堪也。
問。只如目前虛空。可不是境。豈無指境見心乎。
師云。什麼心教汝向境上見。設汝見得。只是箇照境底心。如人以鏡照面。
縱然得見眉目分明。元來只是影像。何關汝事。
云。若不因照。何時得見。
師云。若也涉因。常須假物。
有什麼了時。汝不見他向汝道。撒手似君無一物。
徒勞謾說數千般。 云。他若識了。照亦無物耶。
師云。若是無物。 更何用照。你莫開眼[穴/(爿*臬)]語去。
上堂云。百種多知。不如無求最第一也。
道人是無事人。實無許多般心。無事亦無。散去。
問。如何是世諦。
師云。說葛藤作什麼。本來清淨。何假言說問答。
但無一切心。即名無漏智。汝每日行住坐臥。一切言語。
但莫著有為法。出言瞬目盡同無漏。如今末法。
向去多是學禪道者。皆著一切聲色。何不與我心心同虛空去。
如枯木石頭去。如寒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應。
若不如是。他日盡被閻老子拷你在。 你但離卻有無諸法。
心如日輪常在虛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
不是省力底事。到此之時。無棲泊處。即是行諸佛路。
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是你清淨法身。名為阿耨菩提。
若不會此意。縱你學得多知。勤苦修行。草衣木食。
不識自心。盡名邪行。定作天魔眷屬。如此修行。當復何益。
故誌公云。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假饒你學得三賢.四果.十地滿心。也只是在凡聖內坐。
不見道。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勢力盡。箭還墜。
招得來生不如意。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
為你不是與麼人。須要向古人建化門廣學知解。誌公云。
不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
你如今一切時中行住坐臥。但學無心。久久雖實。為你力量小。不能頓超。
但得三年五年或十年。須得箇入處。自然會去。
為汝不能如是。須要將心學禪學道。佛法有什麼交涉。故云。
如來所說。皆為化人。如將黃葉為金。止小兒啼。
決定不實。若有實得。非我宗門下客。且與你本體有甚交涉。
故經云。實無少法可得名為阿耨菩提。
若也會得此意。方知佛道魔道俱錯。本來清淨皎皎地。無方圓。
無大小。無長短等相。無漏無為。無迷無悟。了了見。
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
一切聖賢如電拂。一切不如心真實。法身從古至今與佛祖一般。
何處欠少一毫毛。既會如是意。大須努力。盡今生去。
出息不保入息。
問。六祖不會經書。何得傳衣為祖。秀上座是五百人首座。為教授師。講得三十二本經論。云何不傳衣。
師云。為他有心。是有為法。所修所證。
將為是也。所以五祖付六祖。六祖當時只是默契。
得密授如來甚深意。所以付法與他。汝不見道。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若會此意。
方名出家兒。方好修行。 若不信。
云何明上座走來大庾嶺頭尋六祖。六祖便問。汝來求何事。為求衣。為求法。
明上座云。不為衣來。但為法來。六祖云。
汝且暫時斂念。善惡都莫思量。明上座乃稟言。六祖云。不思善。
不思惡。正當與麼時。還我明上座父母未生時面目來。
明上座於言下忽然默契。便禮拜云。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會中。枉用三十年功夫。
今日方知不是。六祖云。如是。到此之時。方知祖師西來。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在言說。 豈不見阿難問迦葉云。
世尊傳金襴外。別傳何法。迦葉召阿難。阿難應諾。迦葉云。
倒卻門前剎竿著。此便是祖師之標牓也。
甚生阿難三十年為侍者。只為多聞智慧。被佛呵云。
汝千日學慧。不如一日學道。若不學道。滴水也難消。 夫出家人。
須知有從上來事分始得。且如四祖下牛頭。
橫說豎說。猶未知向上關捩子。有此眼目。方辯得邪正宗黨。
且當人事。宜不能體會得。但知學言語。
念向皮袋裏安著。到處稱我會禪。還替得汝生死麼。輕忽老宿。
入地獄如箭。我纔見汝入門來。便識得了也。還知麼。
急須努力。莫容易事。持片衣口食。空過一生。
明眼人笑汝。久後總被俗漢算將去在。宜自看遠近。
是阿誰面上事。若會即便會。若不會即散去。珍重。 問。
如何是西來意。師便打。 自餘施設皆被上機。
中下之流莫窺涯涘。唐大中年。終於本山。諡斷際禪師。塔曰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