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心量境界
我們一般修行的人,如果還沒見性、像世尊一樣一見明星以前、你沒有親證到這個事以前,迷跟悟分的很清楚。以自己的想法、見 解,以為這樣那樣是開悟了,沒有這樣那樣就是還在迷中。他的迷跟悟都是自己的想法,自己怎麼想那個樣子是悟的,如果不達到這個境界就認為這是迷,迷跟悟都 是他自己認為這個樣子是迷,這個樣子是悟。
所以沒有見性、沒有真正那麼一下的人,無論他能夠讀破萬卷佛經,或者是修行很多的方法,沒有真正那麼一 下子:林雲見桃花、香嚴聽到石頭擊到竹子的聲音、釋迦牟尼佛看到明星、迦葉與佛對面一照,看到佛在手裡拿一朵花,花謝了….「啊!」那麼一下,就那麼一 下。沒有那麼一下的話,所謂迷、所謂悟,通通都是自己在心意識境界了解的東西。
所以,錯在哪裡?錯在迷悟都是你自己的心量。心量是什麼?心量就是 隨便你怎麼想,你這樣想就這樣是悟,那樣想就那樣是迷,每一個人都一樣,為什麼?你還沒有見性呀!沒有真正那一回事,都是在學問裡頭、或在想像裡頭說迷說 悟。寶誌大師回答他的學生「破鏡不重照,落花難上樹。」如果這個學生真正親證到這個法身的話,他就不會以為悟了就不會再迷,他會懂得寶誌大師的意思在哪裡。是什麼?法住法位!破鏡就破鏡那個樣子,當下那個樣子。
你拿以前還沒破的鏡子跟現在破了的鏡子一比,你才能講這個鏡子壞了。這個時候,你是不 是拿那個還沒破以前的鏡子在頭腦裡比量?心識沒有動的話,不能比呀!「現量」破就是破那個樣子,你要跟那個還沒有壞的鏡子一比,你要不要用心?是心量境 界。知道這個意思嗎?寶誌大師的意思就是破鏡就是破鏡的那個樣子,緣所生法實際上顯現在那裡。緣所生是什麼?鏡子掉下來,碰到硬的東西,破掉了,「緣」帶 給它鏡子破了。
緣所生,當下當下都是緣所生,每一刻都是緣所生。生而不生,不生而生,因為每一刻都不能停留。如果有那麼一點點剎那間有一個固定 的、不變的話,那就不是諸行無常。緣所生法的意思等於每一刻每一刻、沒有一刻不在變、無住、就是緣所生,緣所生就是法性。這個不能用見、不能用聞、不能用 覺、不能用知找到、看到、聽到。法身之體是這樣。可是你卻能夠明瞭,不是用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你的心意識、認識作用。非思量境界能夠明白,所以叫做悟, 所以叫做修證。各位了解這個意思嗎?
所以說破鏡不重照,破了的鏡子每一個當下都在變,如果不變的話東西怎麼會舊呢?人怎麼會老?那我問你們,虛空 會不會老?虛空會不會變?……你怎麼認到虛空?你沒有心的量、心去認它,還有虛空啊?都是心量境界。對到才有,沒有對到便沒有。
「能」是因為 「境」才產生、才「能」認到虛空。你之所以認為這是虛空,因為有「能」,「能」因為「所」來,「所」因為「能」來。「能」「所」是互依的關係,互依的關係 是沒有一個獨立的「能」、也沒有一個獨立的「所」,這是我們的認識境界,我們的心量境界都是這個樣子。這佛法、對淨土,都是用心量境界去找它。佛在《金剛經》裡面告戒我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以色見我,是用「見」。音聲求我是用「聞」。但是我們明明金剛經念得很熟,還是 一天到晚想要看到佛,這個「色」尤其在夢中、在定中看到都是高興得不得了。此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都是心量境界。
心量是什麼?有「能」「所」 呀!「能由所來、所由能來,能所互依」一定要知道這個。這個就是把緣生性空的道理,用另外一種說明的方法講。這是一個說明,不要以為這個說明了解了,你就 證到佛講的那個一見明星的境界。這是你在心意識的了解、心的作用,你懂得這個道理而已。你是把這個當作理,有一個「你」去了解一個「理」,「你」跟「理」 還是分開的。雖然你這個理認得不錯,邏緝上很對,但你跟理、緣生性空的理,還是分開的,還是兩個東西,不是真正的見性悟道。
我們修行就是修行,先 知道佛的正見以後,才好修行。否則你在修什麼?打打坐、念念佛,都在求自己心量覺得好的境界。無論怎麼好,都是你自己的心動,認為這樣子才好,這樣子才像 佛一樣,那是你心量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