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活出當下 ~井上哲玄


 《信心銘玄旨》(洪文亮醫師著)代序井上哲玄
 (井上哲玄:日本曹洞宗龍泉寺住持)



 每一個人都確實地活出當下,無疑的每個人都是如此。
 所謂當下,沒有前後。  沒有前後的當下活動,不存在一物。  這樣的情形,就是真正地活於當下的我們之真相。
 如此一切沒有前後的、沒有自他的、直通的活動,即是人與物的本性。  這麼和平安靜的生活,存在於何處呢?  存在於非人為的造作,亦即我們稱為「道」的地方。  
 那麼,讓我們藉用各位所具備的六根來談談它吧。  眼映色,耳聞聲,鼻聞香,舌嚐味,身體感覺熱寒,這就是所謂的五官,再加上意的活動,我們稱之為六官或六根。
 六根中無論哪一根,都只是那個時候那樣的動、活動。  眼與物,耳與聲,鼻與香,舌與味,身體與觸覺等等稱作器官的道具,與環境有必然性的動。  心的動也是一樣,雖然不知,只是出現、消失,消失、出現著,不是任何人所造作的,只是必然的那個時候的動,全然非人為的動。  那被認為沒有什麼的、太過當然的動,就是當下各位的樣子。  一切就只是這樣,沒有別的。  那是問題、不安、矛盾都不可能發生的狀態。
 那麼為什麼會有問題、不安和矛盾呢?  好好地想想看。  眼映物,耳聞聲,鼻聞香,舌嚐味,身體的觸覺,一個個浮上心頭之念,不論哪一種,在那個時候的那個樣子,都只是其自身而已。  但是,並不因此就結束了。  因為放不下那些事,又把它提上來,雖然提上來了,但是生活中大部分的事,在那個時刻的那個活動雖然已經結束,然而卻還是提上來一部份掛念的事。  但是所提上來的事,早已經沒有了!  以人的念提上來,只是想著它一直存在而已。  但是事實與人的念全然無關。  所謂實相即是無相,人的念就是實際生活的殘渣,只能知道自己在幻中如何打交道的情形。
 所謂念,念在動的時候,念是沒有自性的,只是有而無而已。  就只是那樣的動,我們稱之為無念。
 所謂無念,不是要去消除思念。  為了自我的方便而使用念是錯誤的。  按照公的活動自體(無我的動)那樣的動,我們稱之無念。  念上加念,會成為私的活動,這樣就會產生不安和問題,引起苦惱與矛盾。  所謂人的念的生活就是那樣一回事。  有一首道歌那麼寫著:「任由心的想法來苦了身子,啊!我的心呀!」
 那麼我現在在各位的面前拿出扇子給各位看。  「已經沒有了」,一邊說著一邊放在各位看不到的桌子下面。  一聽到「扇子在哪裡啊?」各位一定會回答「在桌子下面。」再問「那是剛才看到的東西現在沒有了嗎?」會回答「是啊!」,「所以現在沒有了吧? 」會斜著頭回答「是。」真的是現在沒有了。  真的現在沒有這件事,卻無法領受。
 眼睛和物的互動在哪裡?  不是真正的活於當下,而是過著思考的生活的證據,即再於執著扇子而追尋它這一點上。  已經沒有的東西,一直想著還有,以思想來看事物,就沒有辦法了解真相了!  就是有那麼一回事。  任從眼睛的動,是絕對不會騙人的。  讓眼睛提出答案就可以。  因為是各位自己的狀況,所以請各位好好地看看。
 又如果問到「這是什麼顏色?」會有很多種回答吧!  但是眼睛什麼都不說。  眼睛只是照實看,不會說紅色或是朱色這樣的話,只是照實看著。  因此,眼睛看的時候,誰也沒有困難。  我請你回答顏色時,就不是如實的那個樣子了,而是動起頭腦思考著。  用頭腦思考、想像時,就會把那個東西的實際的樣子,以自己到今天為止所學到的知識,找出比較接近實際樣子的話來回答,但是無法正確說清楚那個顏色的實際樣子。  所以由別人的意見,心會動搖煩惱起來。  我們只是用眼睛看時,因為只是照實的看,不會有辛苦、錯誤。  能夠看與其顏色一點都沒有差錯的顏色,然而開始使用頭腦時,這樣的活動會消失。
 眼睛好在先前所映照的東西都不留痕跡。  任何時候只有當下的活動。  看的時候確實有,再看下一個東西的時候,先前的就消失了,雖然沒有了,但是東西出現必然會看到。  眼睛是有而無的無限活動體,亦即《般若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樣子。
 聽人在說話的時候,只是有說話的那個樣子必然的動。  受教於那樣的事是很重要的。  無趣啦,我的話是這樣啦,或者有時會生氣等等,有很多這樣的事,但是問起誰會成為那樣的狀態時,當然不是對方,而是那樣說的自己本人。  在那個場合,我以自己的想法在聽話,我執著於耳朵聽到的話。  有必要受教於全身成為耳朵活動的耳自體的無我的活動。  這樣做的時候,會見到脫離思考方法活動的自己。
 例如被罵「混蛋」,只是那樣而已。  嬰兒時期,還沒有會用思考分辨事物以前,只是照自己的真相的那個樣子活著,所以雖然被罵混蛋,或被斥責挨打,也只是有那樣子一回事而已。  所以沒有苦惱,只有那樣的活動而已。  自由而平和。  大人也是過同樣的生活,為何卻不是如此呢?  因為見到講話的人,一直執著它的話放不下,動起情感,以思考來處理,而產生苦惱、發生爭執。
 耳朵也是好在耳自體只有那時的那樣的活動,一切都不留,不可能留下。  耳朵也好,聲音也好,不論哪一方都沒有固定的樣子,以毫無固定的那個樣子,無意地自由活動著。  當下誰都如此。  那樣的活動被稱作因果。  受教於那樣的耳自體的無我的活動,能自己修證自己,不需要藉助神佛或其它的力量,這樣偉大的教導就是佛的教導。
 鼻子也一樣。  梅花的香味、菊花的香味,洗手間的臭味,無論聞道任何味道鼻子都沒有怨言,只是有那麼一回事而已。  不是分不出好的或不好的香味。  動起善惡的念,問題就產生了。  動起思考並跟著下去的話,就不能了解原來的樣子了。  確實那樣存在,但卻會迷失掉。  因為在念上加念,所以產生影子。  在當下以外,好像有真實的東西而向當下以外去尋求。
 緣心止了,就會領悟一切動本自不動。  明了卻不動心,因為不動的緣故,就能好好地見到當下的動的樣子。  鼻子聞味道,完全不需要人力,僅有味道,連自己的存在都消失。  有沒有觀察這樣活動的鼻子的動呢?  在每天的生活中,與人的好惡無關的動,是未曾被任何人教過的、不可思議的有趣的動呀!
 舌頭是知味道的功能,食物進去口內就必然有那樣的味道。  雖然不知道料理的名稱,或是使用何種調味料,不是知道那些名稱才會有那樣的味道。  入口必定有那樣的味道,舌頭本身就是無我的證據,是具備無私的功能的道具。
 身體觸到火就是觸到火的樣子,觸到冰就是觸到冰的樣子,只是有。  知道熱或冷以前的作用,在人的念以前就有的事,就是當下的樣子。  不是因為知道熱才有熱,這一點非常重要!  一定要以自己的身體當作實驗台來學習。
 意具有知道眼耳鼻舌身意五官必然的動的功能,又有從內面產生的種種雜多的動。  雖然不是誰使它這樣動,卻還是有那樣的事。  只是出來的事物出來了,動起來的事動起來了,就馬上把它視為雜念。  所謂雜念,是自己任意的想過頭了。  雜念也好、妄想也好,是因為懂這些名詞,出現時立刻那樣想,立刻那樣想就叫做雜念、妄想、多餘,不是這樣!  因為發生的事物還不是善或惡,所以沒有善惡的問題,會掛意的是出現以後。  因為出現以後就看到了,因為看到了,就想還是不要出現比較好,或是沒有比較好。  這是因為持有許多被教導的觀念的緣故。  其實不是這樣。  一個一個不論何事、不論如何出現,只是出現又消失的當下實相!  那些不是善或惡,這就是真相。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總稱),人的功能之全部,不是善或惡的動。  人立了自己,以自己的方便來處理事情,因而產生了問題。  因此真正放任六根機能原來的必然的動,是非常重要的。  這就是活於當下的實證。
 我這樣說,有人會以為佛教與禪的看法原來是這樣,我不是要教各位想法或看法,而是各位自身當下的生活就是這樣子了。  請不要把佛道或禪當作觀念上的遊戲。
 又,無論用什麼樣的想法來生活,是沒有用的。  那是以人的見解所決定的、所做的事,與事實有很大的決定性的差異。
 造作啦、訓練啦,需要用很大的心力,停下來不做的話,必定回歸徒勞無功的結果。  非造作、非訓練的、天然的、必然的存在,在那裡是沒有力量和距離的、直通的道。  這個東西(身體)是不需要訓練的存在。
 沒有觀察過這樣子的自己本身,也沒有聽過那樣的話,因不知之故而為了在此世最愛的自己,自己的方便啦、立場啦,或者尊重面子,把人的任性,動不動視為人權來重視。  所以人際關係、親子關係、婆媳關係,師生關係等等,到處發生問題。  而苦惱是人類的,尤其是現代人的普遍情形。  既然知道在此世中最疼愛的是自己,為何要折磨最疼愛的自己呢?  一切的煩惱和問題都不是對方的事,而是自己本身的狀態。  自己本身內部的葛藤,應該曉得其責任百分之百在於自己。
 那麼自己自身的問題怎麼做才能解決?  誰會幫忙解決呢?  自己不解決,誰能夠解決呢?  根據直到目前講過的話,要自己解決的話,怎麼做才可以呢?  我想各位已經有相當的了解。  那麼請看以下婆羅門與阿難關於「解脫是否可能」的問答。
 婆羅門:「汝為何目的於佛處修行?」
 阿難:「我為斷而修行。」
 婆羅門:「要斷何事?」
 阿難:「要斷愛。」
 婆羅門:「如何斷愛?」
 阿難:「依欲(聖求)斷愛。」
 婆羅門:「欲之心是否無邊際?」
 阿難:「有邊際。」
 婆羅門:「那麼怎麼曉得呢?」
 阿難:「你去精舍(寺)以前先有想去的慾吧?」
 婆羅門:「是呀!」
 阿難:「那麼到了精舍之後,想去的慾不是消失了嗎?」
 婆羅門:「是呀!」
 阿難:「正好跟那一樣,追尋一乘道(最高的教導)的人,斷愛得般若(悟)時,欲會消失。因為欲是有邊際的,所以一切都由此心而進行。 」
 由上可知,人人都有知道真相的慾求。  因此之故,自己會清楚自己的慾求已止,而毫無疑問、徹底安心。  因此能讓六根機能按照其機能本身開放出來,隨其自身本來的樣子去動。
 無論怎樣改變想法或思考的方法,都是人為的、人類的造作,只是一時的安慰而已,那樣做的話是沒完沒了的。
 六根必然的動,是誰都不能使喚的存在,是不須勞力、不須任何幫忙的自在的活動。  這些活動或活於當下,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是離開人的見解的動。  有人的見解死掉這一回事。  有忘了自己這回事。  那樣的自覺確實有。
 有這樣的自覺才能獲救。  而今每一個人的狀況,如同開頭所說的,無關乎有沒有自覺,確實都是當下的樣子。  知道或不知道都沒有關係,只要自覺。
 「思念過去,把未來拉到此處,使現在成為常暗。」有這樣一首道歌。  請各位重視當下,要救自己或是苦自己,都是各位自身。



 謹以此文為洪文亮醫師大作《信心銘玄旨》代序。